-
改寫醫學史的12個發現
改寫醫學史的12個意外突破性發現
醫學史上,一些重大的突破性發現往往是通過一條意想不到的迂回曲折路徑來呈現於世人面前,這種偏離常規科研方式總是讓人驚嘆連連。近日,美國著名醫學網站Medscape則總結瞭12個醫學史上意外突破性發現,它們的問世得益於科研者敏銳的觀察能力,並在極大程度上改變瞭醫學的進程。
而這些脫髮的現象都是可以通過頭皮護理來實現的,頭皮需要時常保持清潔,而且洗頭的次數不能夠過於頻繁,也不能夠過於稀少,再有就是要經常進行頭部經絡的疏通,終於才能夠更好的保證頭部的健康,而頭皮真菌脫髮的問題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1
1676年,Antony van Leeuwenhoek意外發現瞭原生動物與細菌,奠定瞭細菌學和原生動物學基礎。他曾寄信給倫敦皇傢協會:這些微生物比肉眼可見的水蚤或水虱還要小。
Van Leeuwenhoek作為荷蘭黃金時代的一個織物交易商,他最初自制顯微鏡也隻是為瞭觀察佈料的質量。然而為瞭滿足豐盛的好奇心,他也通過顯微鏡觀察尋常可見的物質,包括污濁的雨水、“豬舌頭”、跳蚤、糞便和精液。而這個貿易繁盛的時代,他早期實驗的部分動機也隻是希望發現胡椒麻辣的原因。
Van Leeuwenhoek在檢查牙齒的牙菌斑時,似乎就已經非常瞭解細菌在疾病和熱巴氏殺菌過程中的作用,並將細菌描述為圓球菌、桿狀菌和螺旋菌。
牙垢清潔及口腔護理是每天必需做的事情之一,想徹底將殘留在牙齒的牙垢清除,可以選擇不損法琅質的牙膏進行牙垢清潔。
2
科學界第一個被挖掘出具有麻醉效果的氣體是由Humphry Davy發現的NO(一氧化氮),俗名笑氣,為手術中麻醉打下瞭基礎。這種氣體通過呼吸道進行擴散,最初也隻是產生局部的愉悅感,很快就會擴散全身並使其處於麻醉狀態。
據瞭解,Davy是一位極具創造性的謙虛的研究員,曾作為學徒與外科醫生-藥劑師一起學習。他在出色的智力表現和自我宣傳精神下,成為瞭英國皇傢學會的主席,並在19世界早期成為瞭著名科學傢之一。
在其研究生涯中,他分離出瞭包括NO在內的一些氣體。後來作為佈裡斯托爾氣壓學會(the Pneumatic Society of Bristol)的實驗主管,他希望這些能為消費者提供治療。他進行瞭詳盡而細致的“自我實驗”,這為他贏得瞭科學機構、追隨者、知名人士的尊重。而基於NO能緩解他牙齦疼痛,Davy預測NO將成為手術中麻醉劑,而該預言卻在50年後得以實現。同樣Davy也是電化學領域的先驅,他不僅發現瞭鎂、鈣、鍶和鋇元素,還為礦工發明瞭戴維燈(Davy lamp)。
3
平時很少做頭皮護理,近日找到Dr.Scalp防脫髮功效的AGA生髮療程,做完一次已經補充水份同營養,頭髮無咁脆弱,可以改善脫髮呢!
1796年Edward Jenner開創疫苗接種時代,建立瞭疫苗接種的理論和實踐,並於1980年消滅瞭天花。
18世界末,英國民間鄉村普遍認為得過牛痘的人不會再患致死性疾病天花(死亡率高達40%)。除瞭開展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學研究,如心絞痛和心臟病發作、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等,Edward Jenner還敏銳地察覺瞭牛痘與天花之間的聯系,並對鄉村裡的這個觀點保持密切的關註。
他並不是第一個意識到兩種疾病之間關系的科學傢。在中國明朝、印度和非洲都曾對天花進行預防性接種,而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甚至還進行人痘接種。然而憑著科學的艱苦研究以及嚴謹性,Jenner被譽為創造瞭首個疫苗並成為免疫學的奠基人。
為瞭獲得天花疫苗,他在從一個擠奶女工手上收集瞭牛痘液體後,通過淺表切口將其接種到一個8歲男孩的手臂上。6周後,他給男孩接種瞭天花病毒,然而男孩並沒有產生病理反應,對天花病毒有瞭一定的免疫能力。
4
1881年Robert Koch開創瞭細菌的選擇性培養法,首次建立瞭細菌學科並鑒定出瞭很多致病病原菌。
Koch發現在實驗室意外留下的馬鈴薯長出瞭不同顏色的細菌菌落,至此激發瞭他的靈感,並研發出瞭一種具有選擇性培養細菌的革命性方法,即從海藻中提取物來制備固體培養機制來進行細菌的分離、鑒定和研究。在此之前,細菌均是在液體肉湯中進行培養,根本不可能對細菌進行細分。
Louis Koch與同時代的Louis Pasteur一同為19世紀科學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其研究工作極大推動瞭疾病相關病原體的理論建立,並鑒定瞭多種引起疾病(如炭疽、傷寒、腦膜炎、麻風、破傷風、梅毒和結核病)的病原體。另外,他在1905年獲得諾貝爾獎。
5
1895年,Wilhelm Roentgen發現瞭“X-ray”,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樹立瞭新的模式,同時創造瞭新的研究學科並在物理醫學領域產生瞭深刻變革。
在這個發現過程中,物理學傢Roentgen在一個真空管中對陰極射線進行實驗時,註意到瞭一個神秘的綠色光芒。Rentent隨後註意到“X-ray”的穿透性質,這是一種以前未知的輻射類型。這張著名照片就顯示瞭他妻子的手骨。
X-ray被發現對許多學科均產生瞭廣泛影響,因而Roentgen獲得瞭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在不進行手術的情況下觀察身體的內部情況。但很快,人們就發現瞭暴露於“X-ray”的危害。
作為全香港的一家專業致力於的仲介機構,一直有著廣為人贊的好口碑,它為沒經驗的老人及其親屬,或說市民吧,提供快速搜尋安老服務,及護理安老院,並且在老人入住合適的老人院等後,由長者家個案主任免費跟進為老人服務時長一年,對老人院的軟硬體設施進行全面跟蹤服務,確保其是一家理想的護理安老院。
6
1928年Alexander Fleming發現瞭青黴素(Penicillin),為細菌感染提供瞭有效的治療,並迎來瞭抗生素的時代。
而對青黴素的抗菌性能的發現卻像極瞭一個不可思議的小說情節,匯集瞭一連串偶然事件。經過兩周的假期後,Fleming意外發現在室溫條件下,在長滿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中,隻有青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被溶解。在隨後的實驗中,Fleming指出,這類黴菌所分泌的物質不僅控制瞭細菌的生長,而且殺死瞭細菌。
1929年,Flenming在發表的論文提到青黴素可能是一種抗菌素,僅此而已。隨後Ernst Chain和Howard Florey的研究挖掘出瞭青黴素的全部潛力。因而,這三科學傢因青黴素的發現以及其在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療效而在1945年共享瞭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此後,青黴素進入瞭大規模藥物生產的年代。
7
1889年Oskar Minkowski和Joseph von Mering首次發現瞭胰腺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為胰島素的發現和糖尿病的治療鋪平瞭道路。
此次發現則取決於兩位科學傢思維的偶然碰撞,就像1889年他們在Starsbourg大學圖書館的路徑上偶然相遇一般。正因為這個偶然的見面,通過探討胰腺酶的作用並最終確定瞭胰腺在糖尿病所起的作用。
為瞭驗證Von Mering的假說,Minkowski手術切除瞭一隻狗的胰腺,並記錄瞭狗的口渴狀態和其豐富的含糖(葡萄糖負載)尿液。隨後他們發現,移除胰腺的狗所產生的高血糖癥狀可以通過皮下植入胰腺進行緩解,從而確定瞭胰腺在維持葡萄糖穩態中的作用。
8
1940年,Karl Paul Link和Mark Arnold Stahmann所發現的華法林(Warfarin),為廣泛使用口服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奠定瞭基礎。
華法林的發現也是一連串偶然事件產生的必然結果。1933年Wisconsin大學實驗站的農業化學傢Karl Paul Link以及生物化學研究者Mark Arnold Stahmann均在尋求奶牛大出血死亡的原因。
經過7年的研究,Link發現喂養奶牛的飼料中含有一種單體香豆素會在牧草腐敗過程形成雙香豆素,可影響維生素K的凝血性能,進而可導致奶牛大出血。隨後Link與實驗室裡的Stahmann合作並合成瞭若幹種香豆素,並申請瞭相關專利。
此後的若幹年內,華法林一直被作為老鼠藥使用,直到一名失意的美國海軍士兵企圖用華法林老鼠藥來自殺失敗後,人們才發現該藥物應用於人體身上意外地還挺安全的。加之臨床上確有不少病人需要抗凝血物質華法林,來預防血栓形成來預防血栓形成,華法林才被用作為抗凝藥物。從此,抗凝藥物的歷史翻開瞭嶄新的篇章。
9
1949年創造瞭人工晶狀體的Harold Ridley提供一種預防失明的先進技術。他作為二戰期間的眼外科醫生曾檢查過皇傢空軍 飛行員Gordon Cleaver的眼睛(被塑料碎片所損壞)。在之後的隨訪檢查中,Rdley註意到飛行員的眼睛並沒有對存在的塑料碎片產生負面反應。
基於此次觀察以及後續的多年研究,1949年,Ridley決定通過植入塑料透鏡來治療白內障。而該手術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高度爭議性和冒險性的操作,但是手術的成功大大提高瞭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如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世界范圍內已被操作瞭數百萬次,並最終改變瞭眼睛的護理和眼科的實踐過程。
10
1959年,化學傢Leo Sternbach在重新調查二戰前夕於Krakow大學從染料中分離出的三環化合物後,發現瞭苯二氮卓類藥物(Benzodiazepines),其中包括diazepam(安定)藥物,具有抗焦慮和放松人心情的效果。
上世紀50年代,Sternbach和他的團隊研究瞭數十種化合物,均被證實不具有生物活性。但戲劇性的是,一個原本就要被踢出實驗室的化合物,憑著意外的鎮靜安神效果而在最後一刻從將被毀滅的命運中拯救回來。藥物利眠寧(Librium)以及苯二氮卓類藥物就此問世。1963年,Diazepam被合成瞭。在1969年到1982年期間,它就已經是美國最常用的處方藥,每年銷售峰值可高達與6億美元。
目前約有30種用於治療焦慮、肌肉松弛、睡眠障礙、麻醉和癲癇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在世界各地范圍內被使用。而這項傑出的研究也獲得瞭241項專利,此後Sternbach被美國News&World Report評為20世紀中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
11
1963年,放射科醫師Charles Dotter作為20世紀醫藥領域的牛人,因開創瞭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被人認為是介入放射學之父。同樣這個發現也是進行診斷導管研究時所得到意外發現:當他將導管穿過阻塞動脈時,將解決瞭動脈阻塞的癥狀。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可能是Dotter最重要的醫學貢獻,但他也創造瞭其他醫學介入技術,包括帶氣囊導管,雙腔球囊導管、安全導絲、經皮動脈支架的概念以及支架移植等。在建立介入放射學科的過程中,Dotter為Andreas Gruentzig的冠狀動脈成形術和介入心血管技術的發展鋪平瞭道路。
12
1982年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確定瞭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胃炎和消化性胃潰瘍中的作用,徹底轉變瞭胃炎和胃潰瘍的診斷和治療。然而,由於這一真相在當時顛覆瞭傳統醫學觀念:胃炎和胃潰瘍是一種自然衰老的過程,沒有辦法治療,隻能盡量預防和緩解,所以該事實並不被廣大學者所接受。
為瞭證明自己的理論,Marshall和Warren收集瞭病人的胃粘膜標本進行細菌培養,起初一個成功的都沒有,然而在復活節假期回來後竟發現細菌培養板上長出瞭一個菌斑,並成功證明瞭幽門螺桿菌是胃潰瘍的罪魁禍首,且可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這個發現也幫助他們獲得瞭2005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Commentaires